第1561章
解决草原大患,可是大功一件,至此张家彻底和他们绑定在一起!
红楼潜龙在渊39 江南……
江南距离边关遥远,即便派了专人送信,也是在两个月后才抵达。
西平府九原镇位于西北最偏远处,比边关第一城西平城还要远一点,由于处在三座高山的夹角处,北面和东西面都有高山阻挡,只留一条通道通往西南方向的西平府。
西平府的位置特殊,处于特殊要道上,正好是北面游牧民族南下牧马的关键节点。
因为东西为高山,南边是广阔的平原,虽然土地荒漠化严重,不适宜种植,但也一马平川。
而西平府就建在这里,建设在黄沙中,用高高的城墙,阻挡北方的骑兵。
大楚开国后,太宗皇帝南征北战,从北方游牧民族手里抢下了这里,占据了天险之地。
但当时这里一片废墟,原本有的城池被夷为平地,百姓要么被游牧民族掳走,成为了奴隶,要么南下逃亡,或者遁入两边茫茫高山中,成为了生死不知的山民。
太宗打下来后,果断下令,就在此地建立府城,派六万将士驻守。
六万人是需要吃饭的,而这里显然不适合种植土地,那怎么办呢?
除了不断从中原和江南运粮,也要开发一切可耕种的土地。
于是方圆千里,凡是可种植的土地,都被想办法开垦出来,包括围绕山脚一小片田。
这里的山基本都很高,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,那就是山顶上终年不化的雪覆盖着。
这是本地最大的淡水资源,也是唯一的水资源,雨水其实非常少。夏天天气一热,冰雪消融,就会形成一缕缕水流,向下冲刷。
但问题是,这些水流没有经过人工引导,只能是一小撮一小撮,不能形成黄河长江那样大规模的河流,但也滋润了山脚下一小片土地。
九原镇就是由此产生的,在三座山的山脚下,水资源比较丰富,加上北边高山阻挡了来自西北的风沙和冷空气,导致这一片温度适宜,水草丰茂,特别适合养马牧羊。
九原镇不大,总数不超过三千户,却能给军队提供几千匹马,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地方。
而张家上下十几口人就被流放到此处,原本他们的目的地本该是西平府,但因为朝中有人打点,改为了条件比较好的九原镇。
张老太爷被流放时,已将近六十,到了之后休养了好一会儿,才缓过来。
他和三个儿子,两个儿媳,六个孙子,以及三个孙女被分配了任务,每隔三年,就要上交四匹马。
这个条件不算苛刻,至少对当地百姓而言,是比较轻松的,毕竟这里家家户户,谁家没养上几匹马。
但张家是犯官流放,自然没有积蓄,又是文人,对养马一无所知。
好在张老的名声那是响当当的,即便到了边关,也不是全无认识他的人。
九原府就有一位长年驻扎在此的马商,原是江南人,听过张老的名声。
他苦于边关没有好的老师教导儿子,原本想把三个已经七八岁的儿子送到江南去求学。
但毕竟太远了,这一去可能就是好几年不能相见,且他当初不过小民,在江南也实在没什么人脉,能帮儿子入学,于是只能暗自苦恼。
他通过贩马赚的盆满钵满,但总不能让子孙后代,也做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的活吧?
每一次贩马,都需要离开边城,冒死深入草原腹地,才能找到那些隐藏在广阔草原各个角落的部落。
这些人逐水草而居,年年换地方,想要找到还真不那么容易。
且草原除了有敌国的骑兵虎视眈眈,有迷路的风险,更有野兽的威胁,几乎每一天都可能面临生死。
但不如此,他们就赚不到钱。
那些厉害的草原部落,对马匹进入中原,进行了严格的限制,看到马商直接绞杀。
因此马商们只能找那些偏远的,弱小的部落,悄悄用盐巴茶叶等物换一些,然后再悄无声息带回来。
这样得来的马匹,价格往往会更高,算是富贵险中求吧。
韩腾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,因为谨慎大胆的性格,他在草原算得上如鱼得水,建立了一支自己的商队,和不少中小部落秘密签订了协议,每年在哪个地方交易,交易些什么。
因为几乎每年都会换地址,今年交易结束,顺便约定下一年的交易地点,且和每一个部落的地点都不一样,最大限度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。
即便如此,他还是屡次三番遇到危险。
在草原,弱肉强食才是生存法则,吞并和被吞并时有发生,一年过去,很可能之前那个部落就不存在了,或者还存在,但被吞并了,亦或者部落首领带着全族的人投降更大的部落。
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是,他们的交易地点被泄露,要么被抢劫,要么被绞杀。
那些大一点的部落,很少有愿意和你交易的,他们实力雄厚,直接明抢。
任凭韩腾如何谨慎,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意外,好几次死里逃生,全军覆没。
他的韧性让他坚持到现在,成为了西平府最大的马商,从草原弄来的骏马,都卖给了军队,也赚得盘满钵满。
可他心里清楚,这一行的风险极大,他能挣出一条命来,谨慎,大胆,和运气都不可或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