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节
大功,他心满意足累了便先走了,臣才追随皇上两年,攒了七十年的抱负都未得施展,只要皇上不弃,臣愿意再跟着您打十年的仗,直到您一统天下再也用不上臣为止。”
兴平帝紧紧握住他的手,又仿佛透过萧穆满头的银丝在看另一位老将军。
冯籍当日便快马加鞭地赶赴蓟州了,冯夫人带着家眷收拾行囊,将于明日动身。
佟穗带着一份丧仪,单独来的冯府。
鲁、范等功臣武将之家都派了女眷前来吊唁。
冯籍有妻有妾,女儿大大小小的一共生了六个,儿子目前只有三个,唯一成年的嫡子留在了蓟州跟着冯老将军戍卫边关,随着冯夫人进京的是两个庶子,大的才十岁,小的刚五岁。
“夫人节哀。”
佟穗朝冯夫人道,“祖父知道您现在无心应酬,所以只叫我一人过来,略表心意。”
冯夫人落泪道:“谢他老人家体恤。”
后面还有其他宾客,佟穗怜惜地看眼冯夫人,这便走开了。
小丫鬟将她带到了众夫人休息的偏厅。
鲁太夫人感慨道:“谁能想到啊,那么老当益壮的一个大将军,说没就没了。”
范太夫人:“都怪那该死的乌国,他们若不来抢粮,冯老或许不会出事。”
老了就是老了,没事的时候都可能因为一起一坐就没了,何况遇到边关敌情,一着急再在马背上颠簸几下,身体立即吃不消了。
佟穗垂眸坐在旁边,听着听着,她偏过头,悄悄用指腹抹过眼角。
冯老将军才六十九,自家老爷子都七十二了,若天下太平,老爷子或许可以多享几年清福,可战事眼瞅着又要打起来了。
潘月柔瞥见了佟穗的小动作,想想萧穆的年纪,萧家现在的盛宠又能延续多久呢?
冯籍一走,而且以后大概都要久驻蓟州了,东营都指挥使的职位就空了出来。
稍微冷静下来后,兴平帝先召来魏琦单独商议此事。
兴平帝:“朕原本想着,让冯籍多带带赵瑾,过个十几二十年冯籍老了,赵瑾正好能接管他的位置。如今冯籍去了蓟州,赵瑾……”
魏琦:“赵瑾过于年轻,且赵良臣已经握有晋州边军的兵权,现在就把赵瑾推上来,纵使赵家对皇上忠心耿耿,其他官员也会心思浮动。”
兴平帝:“嗯,朕也是这么想的,包括萧家那边,萧守义也是个可用之才,可惜萧缜祖孙俩已经接管了南营,不好再让萧守义去东营。朕想用齐恒,你觉得如何?”
魏琦思索片刻,道:“齐恒与萧穆一样,都靠一家之力练出过几万精兵,能力毋庸置疑,且齐恒一路跟着皇上从朔州打到洛城,每逢战事必当身先士卒,其勇武中路军的将士们都亲眼可见。如今东营老兵正是中路军旧部,由齐恒接替冯籍的都指挥,也更容易让东营的将士们信服。臣唯一担心的是,齐恒对皇上的忠心……”
兴平帝摆摆手:“齐恒是忠信之人,他自归降朕后便全心为朕效力,朕绝不会因为他做过反王就疑他。”
魏琦钦佩道:“皇上知人善任、用人不疑,真乃明君也。”
兴平帝:“齐恒去了东营,御前军的副都统领又空了出来,你觉得谁合适?”
魏琦:“皇上,您该让太子历练历练了。”
兴平帝:“你是说,让太子去御前军?”
魏琦:“是,而且要让太子做正统领,由范钊辅佐他熟悉军中事务。”
兴平帝沉吟道:“无缘无故地给范钊降了一级,他那脾气,能不委屈?”
魏琦:“太子贵为半君,文武百官本就该忠于太子,而御前军戍卫京城,轻易不会外调应战,正方便太子练手,培养他在武官中的威望。等将来皇上御驾亲征了,太子掌管御前军,京城无忧,皇上在外面也能放心。”
兴平帝:“就怕太子当不起此重任。”
魏琦:“太子是您的孩子,您教他什么本事他才能学会什么本事,有您亲自在旁边指教,太子历练一段时间自然就会了。再有范钊,他是您身边最得用的一把刀,将来您也一定会将这把刀留给太子,那么是时候让太子学着如何掌握这把刀了,万一刀有破损或是太子不慎伤了手,您在,方能及时从中调和。”
兴平帝想想太子的脾气,再想想范钊,叹道:“你说得对,他们俩啊,有的磨呢。”
魏琦退下后,兴平帝先把范钊叫了过来。
兴平帝:“冯籍走了,朕身边这些武将,你说让谁接任东营都指挥使合适?”
范钊想了想,道:“臣去接,您来掌管御前军,反正都在京城,又有齐恒替您处理那些琐事,您每日抽空问问就行了。”
兴平帝:“朕太忙了,没空再管御前军,朕倒是想让太子历练历练。”
范钊:“让太子接管御前军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