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节
收拾好东西,看完信,大家继续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工作。
余隐这才去找卫国公。
卫国公正在看从京都寄来的邸报,一见余隐过来,便招呼他道:“此次牵扯了许多人,几乎把沈家一脉全给挖空了。”
94、可疑人员混入
余隐不奇怪。
像这种联合判军之事。
沈丛之即使再不知情,可对方咬出的却是他的家里人,这事沈丛之算是祸从天降了。
不诛九族都不错了。
卫国公道:“那病秧子,这次怕是真躲不过去了。”
余隐没接话,反而道:“您信风水一说吗?”
卫国公微微一愣,随后点头。
“我今日去山上看大家种地,顺便看了一下地势,觉得咱们这地方卧虎藏龙,而且地气特别的好,并不比京城的左青龙右白虎差。”
“……”
卫国公略一思索便有点明白了:“你是说,咱们抓到的,可能并非真正的反贼。”
余隐点头:“只是一些小卒罢了。”
卫国公吐了口气道:“写折子吧!”
余隐一惊,“您不怕我看错了?”
卫国公目光沉沉,苦笑道:“您老人家什么时候错过?”
余隐:“……”
老子明明比你年轻十来岁。
折子是余隐写的,不过最后上书是两人一起上的。
当然,两人就这事还讨论了一些别的方面,比如他们本来想联合北夷,如今那边反水,至于倭寇那边,他们决定在两年内打过去。
所以,余隐想不通,幕布后黑手,手里还有多少底牌。
但是不管有没有什么底牌,对方肯定不会在近期出手,顶多就是小打小闹。
敌暗我明。
余隐刚才收到余妙给寄的东西时的喜悦心情,跟卫国公一讨论,荡然无存。
太难了他!
一个半路出家的,现在除了操心对方留下来的孩子,还得操心对方的职业。
卫国公从余隐这儿出去,直接去找卫五和楚宗庆了。
他们现在虽然还在招兵买马,准备组建水军之际,不可否认,对方会不会暗地里给他们当头一棒。
让大家都打起精神,不要放过任何蜘丝蚂迹。
余隐不用操心这些,他主要管的是民生方面的,两人分工特别的明确。
待过几日工部那边来人了,他连造船的事都可以不用管了。
余隐下午在刘二老爷那里混了一下午。
木匠活他是半点不会,但是图纸多少能看明白,于是,递个东西,跟刘二老爷商量一下改进,还是蛮有用的。
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。
望着渐渐西沉的金乌,余隐心里头有处说不上来的感觉。
就在这时,卫七和吕东桂从外面走了进来。
一看到余隐,卫七就立马跑了过来,把一本册子递给他,“余叔,瞧瞧这个。”
卫七是负责报名的,再顺带着面试一下,对方有没有底子,或者功夫怎么样,把报名的人员,按照基础分到四个队伍里面。
以方便到了卫五那边,他和楚宗庆好好把握训练度。
余隐翻了两页,小小吃了一惊,“这么多?”
今日一天,收了一百多号人,而且全是三队和四队里面的。
卫七道:“余叔,我也觉得挺奇怪的,你说前几天报名的是有,可能逃出去的人,都听到消息,咱们把倭寇赶走了,正招唤大家回家,有人远,有人近,回归的时间不同,报名的人不也太多。”
可我听城门那边的人说,今日进城的人数并不多。
与往常一样,怎么说呢,他们贴出告示已经十来天了,但是真正回归的人并不多,目前满打满算有两万余人。
而这两万多人中,大部分是滨海土著,原先在滨海开铺子,做生意的外地人,极少来此。
余隐道:“这些人仔细看着些,一会你们再去给你哥哥与世子说一声,让他们也留意着这些人。”
如果不是早上他发现了焦头花,此刻也以为这是件好事,说明大家都乐意看到除倭寇。
可现在,余隐不得不多想一些。
他们的分组方法,虽然不科学,但是却是挺实用的。
像前些天来报名的基本上都是属于一队的。
一队就是那种年纪轻,但是却没有过任何武艺基本的少年。
二队就是一些身体素质特别好,能扛能打,但是也没有进行过任何系统训练的。
三队是那种学过一些东西,以前替人看过家护过院,甚至跟人打过架的那处,简单的说类似于保镖这种。
四队嘛,就有些专业了。
在卫七手下过几招。
余隐看了下,今天这一百多人,起码有七十多个在卫七手下过了六招,也没露败相的。
卫七点头,“要不要与祖父说一声。”
“一会我与他说,你亲自去告诉你哥哥他们,咱们人本来就不多,他们要是真来捣乱,简直防不胜防。”
卫七晚饭也来不及吃,就带着吕东桂骑马跑了。
余隐他们现在最怕对方在暗地里放火。
能烧你一次,就能你烧你两次。
现在整个城正在渐渐步入正轨,各环节非常薄弱,一旦有什么闪失,前面的一切努力都前功尽弃。
余隐回头,跟卫国公一起将大家喊过来开了个小会。
关于巡逻的事情,城里目前还在搞基建。
这年头的房屋都是木质的,万一失火,又得玩完,是以,城里的巡逻人员特意安排了好几波,白天分两波,但是晚上必须加强人手。
二是,让卫七赶紧将最近招收的这些人的名单,以及家庭情况摸清楚,最好再来一个家访……
至于军营那边就全靠楚宗庆和卫五了。
城中,夜班是李三带队,白班是余隐自己亲过问。
先前卫国公带来的几个亲信,还有皇帝给他们的几个人,都有特别的工作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管范围。
会开完,大家还各自写了保证书,签字画了押。
各自的责任区各自负责,出了事处分谁。
开完会,余隐回到房间。
洗漱过后,翻出余妙给他寄过来的书,看了起来。
吕东桂在一旁给他泡了茶,扫了一眼道:“这是妙儿妹妹的新书吗?”
余隐头也不抬道:“是呀,这丫头运气好,上次只出了个小册子,但是被廖夫人瞧见了,主动找到她,要她在自家的书斋出书。”
吕东桂颇为羡慕道:“先生这次可以放心了,廖夫人做为女子字帖的泰山北斗,只要她一句话,妙儿妹妹以后的书肯定会卖得更好,走得更远。”
95、工部来人
余隐离京差不多三个月了。
走时,第一本书还没做好,人家看刘大人的面子,才加紧出,谁知道,那书才卖了两天,就被廖夫人瞧中了。
这一打听,便找到了余妙。
要给她出剩下的书,刘大人入股的那家书肆也急了。
双方谈了两天,最后决定两家合作,这才将余妙的书一个月内制好了版。
廖夫人还在其中写了推荐词,被廖夫人一推荐,名不见经传的余妙,立刻在京城火了起来……
这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