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节
再多,他们也没办法啊!
这时候的出版社,还是很良心的,完全没有给江柠代笔签名,刺激销量的意思。
《大宋》的销量已经够高了。
贺乔生也没抢到《大宋》精装版签名书。
五千份签名书听着多,可分摊到全国的市场上,每个城市所能分到的签名书数量非常有限,基本刚到,要么被熟人就先买走了,要么刚出现在书架上,就被人抢光了。
抢到《大宋》签名版的人,基本都是城市里生活的人,以年轻人居多,他们要么家里有电脑,要么去网吧上网,在网络论坛中,炫耀自己抢到的《大宋》精装签名版。
一个炫耀,另一个也炫耀。
还有来炫耀自己有两本的,哎?你气不气?
这时候的人多无聊啊,就这么点小事,居然还在网络论坛里,掀起一股热度来。
还有之前买到第一册 签名书的读者,也上来说:“我虽然没有精装版,但是我也有柠萌的签名书啊!”
于是一个个的在论坛里晒自己的签名书,有真正喜爱《大宋》的读者,就在下面问他们愿不愿意转卖。
有愿意的,也有不愿意的。
有不明所以的人就问《大宋》是什么,怎么这么多人在看。
于是,网络上一批不知道《大宋》的网友们,又被安利了一波《大宋》实体书,大宋改编的《包青天二》、连载《大宋》的杂志《武侠》。
这使得线下,《大宋》和《武侠》的销量又迎来了一波热潮。
这部分新增的读者在看完《大宋》和《武侠》连载的最新一期后,尤其看由《大宋》改编的电视剧。
于是,原本已经稳定在百分之二十多到百分之四十之间的收视率,突然开始缓慢提高,在某一天突然突破了四十大关,还在往上冲。
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去向李台长报告了这个好消息:“台长台长,我们昨天的收视率已经破了去年沪市电视台自制剧的最高收视了,昨天最高收视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五点六九!”
连李台长都惊讶了,茫然地问:“发生了什么事吗?是别的台重播的《香帅》下映了吗?”
电视台工作人员也不知道,但《香帅》下没下映他是知道的:“《香帅》还没下映呢。”
“去查查什么情况!”
秦舒敏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剧组拍戏,根本没有时间上网,也就不知道收视率突然的攀升是怎么回事。
她已经连续好多天都没有睡过一个整觉了,有时候甚至分不清,自己是秦舒敏,还是《包》的女主角。
《包》的收视率还在缓步上涨。
最终还是台里上网的新员工不确定的对李台长说:“会不会是跟网络论坛里的这个有关?”
他打开电脑的网络论坛,将网上关于《大宋》的讨论给李台长看。
李台长着实没想到还有这样意外的惊喜,目前为止,这部剧的最高收视率已经超过了去年别的台自制的最火的两部剧,虽然还没达到《包》第一部 创下最高的百分之五十一,但也稳定在百分之三四十上下,浮动逐渐小了起来。
这一波,可以说是稳了,后面只要不出现特别大的差错,或是突然又杀出一部如今年寒假播放的《香帅》那样的超级大爆剧,《包二》后续的收视率,基本就不会有太大波动了。
寒假那部剧的跌幅,真的是把他给跌怕了。
百分之三十跌到收映的百分之一都不到,想想就心有余悸。
《包二》目前还在z省□□播,现在每天晚上黄金时间段广告费,都快将拍摄这部剧的成本收回来了,这还没算后面几个月的广告费和重播时间段的广告,及后续如果别的台来买这部剧的转播费。
可以说,八千块从柠萌手中买下这部剧的电视剧版权和改编权实在是太值了!
用后世网络上一句话来说就是:赢麻了!
不光是电视台这边赢麻了,出版社和杂志社这边,也同样因为《包二》的上映,赚的盆满钵满。
《武侠》这个月的总销量,直接破了三百八十万册。
之前《包青天》第一部 下映后,他们就调整了首印量,月总销量基本维持在两百六十万册左右,已经很久没有破过三百万册了,可《包二》一上映,直接就让他们的总销量多出来一百万册的销量,这如何不让杂志社这边不振奋,不惊喜?
要知道,月总销量能够达到百万册的杂志,就已经是畅销杂志了。
《武侠》现在可以说是在所有杂志中,销量都排的上前列了。
就连出版社那边也没有想到,当初《武侠》杂志社,为了开辟北方市场,主动找上门来合作的一本连载小说,三册书加起来的总销量,已经直逼五百万大关了,成为他们出版社出版过的所有书籍中,销量第一。
这带给江柠的收益,也是非常可观的。
就连江柠自己都没有想到,当初为了凑学费,才开始投稿,为了有源源不断的稳定的生活费,在大街上听了《开封有个包青天》才萌生出写长篇刑侦的一篇文,居然给她带来了这么多的收入。
一套别墅,六套大面积公寓房,已经目前第三册 已经上市,第四册也在制作当中,出版社那边的意思是趁着《包二》正在热映,赶紧趁热度上市。
如果说《包》第一部 的时候,他们还是实实在在的蹭热度,那《包二》已经不叫蹭热度,而是实实在在的《大宋》本身带来的热度,甚至因为它本身的热度,连带着反哺给了《包二》,直接将《包二》的收视率,冲破四十五,直逼五十大关。
存折里丰厚的稿费,也使得江柠也再担心后续的房贷问题。
五千块钱的房贷,对于二十年后来说,不过一套房的房贷,根本不算什么问题,可对于此时的人来说,一个家庭的存款,也不过五千块罢了。
而如今,已经在深市那边稳定下来的江爸江妈他们的存款,也终于破了五千块。
他们实在是没想到,在火车站附近卖盒饭,居然比他们在工地上打工还要赚钱。
他们租的并不是新式房屋,而是本地人建的老房子,是个平房,以前本地人自家住的,现在本地人都住到商品房里去了,这一排屋子全部租给了像他们这样来这边打工的外乡人,江爸江妈租了最边上的一间,他们买了个一次少九个煤球的大煤炉,和三煤球的小煤炉,用来炒菜,白天就放在房屋旁边,下雨就拎到屋檐下。
门口有个大池塘,可以作洗衣、洗菜之用。
在经历了最开始的语言不通后,江爸还是将所需的锅碗瓢盆都买了来,还打听附近不远处还有个批发菜市场,菜价比普通菜市场的价格要便宜的多,江爸就买了一辆二手的三轮车,每天早上三点就起床,踩着三轮车去这个批发市场买菜,江妈在出租房内洗衣服,打扫卫生。
江妈做事利索,每天江爸买了菜回来,江妈都要仔细的洗,周围邻居知道他们是卖吃食的,在江妈洗菜的时候,她们就暗暗看着,看江妈洗的干不干净。
别人卖吃食,食材多了,有些根本就不洗,或是糊弄着在水里蘸一蘸就拎起来,江妈却是仔仔细细,清洗的干干净净。
江爸刚到这里,就给邻居和房东送了他自制的螺肉酱,都不多,一家一碗,尝个鲜。
东西不多,却是个心意,语言上虽还磕磕绊绊,但笑容是永远的通行证。
江爸以前在家时,就喜欢看食谱,只要孩子们在家,他又得空时,就喜欢给家里